高管逆势疯狂涨薪,谁在收割企业的未来?
日期:2025-04-30 16:53:38 / 人气:4
"企业财报季的到来总是备受瞩目。企业的财务报表如同镜子,映射出各自的发展轨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贝壳的财报,无疑在众多报表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让大众见识到了高管薪酬的“惊人之举”。
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在2024年的薪酬总额高达4.00708亿元,贝壳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总额也达到了2.99485亿元。
如此高额的薪酬已经足够令人咋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居然还是缩水后的数字。
2023年,彭永东的薪酬高达7.13亿元,单一刚也有5.2亿收入囊中。
近年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许多行业都陷入了裁员降薪的困境,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被普遍认为已进入“黑铁时代”。然而,从贝壳高管的收入情况来看,这个所谓的“黑铁时代”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他们依旧在财富的海洋中畅游。
事实上,贝壳高管逆势涨薪并非个例。在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类似的“丰收剧”频繁上演。即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普通员工薪资不断缩水,也丝毫没有影响高管们的收入节节攀升。
在利益分配的激烈博弈中,“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商业信条被越来越多人奉行,金钱仿佛变成了一场直白而露骨的数字游戏。
01
贝壳的财报蕴含着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从中我们也能窥探到这家行业巨头的发展脉络。从2021年到2024年,贝壳的营收分别为808亿元、607亿元、778亿元、935亿元。
相较于营收数据,贝壳的盈利能力可谓是经历了一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2021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5.25亿元、-13.97亿元、58.9亿元、40.66亿元。
2021年对于贝壳来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当年5月20日,贝壳创始人左晖突然离世。作为中国最大房产中介平台的掌舵人,左晖在业内口碑极佳。他在去世前一年带领贝壳成功在纽交所上市,离世时留下了高达2333亿元的身家,那句“做难而正确的事”也成为了他的经典名言。
在创始人突然离世以及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双重打击下,时任CEO彭永东临危受命。他用两年时间让贝壳实现扭亏为盈,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2022年贝壳巨亏近14亿元,而彭永东当年却领取了4.75亿的薪酬,这一数字是2021年的56倍。
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同样大幅增长,他2022年拿到的3.55亿元是前一年的51.8倍。2023年,两人的薪酬再度大幅上涨,彭永东达到7.13亿元,与2021年相比涨幅高达84倍;单一刚拿到5.2亿,是2021年薪资的77倍。
尽管贝壳在2023年实现了净利润转正,2024年高管薪资也有所下降,但彭永东和单一刚的天价薪酬依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自我激励来得过早且过高。毕竟,贝壳旗下的普通员工并没有享受到同样的财富增长。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贝壳拥有43817家门店,427656名经纪人。贝壳新房和存量房业务共产生586亿元收入,经纪人人均年创收13.70万元,月均创收1.14万元。
经媒体测算,若以经纪人实际分润60%计算,贝壳经纪人的年均收入约8.22万元,月均收入约6850元。按照彭永东2023年7.13亿元的高薪计算,他的收入是旗下经纪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
当普通员工还在为业绩压力而苦苦挣扎时,高管却在享受着暴利盛宴,这种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不禁令人质疑。
02
高管自我奖励的现象并非贝壳独有,许多企业都存在类似情况。老牌国企同仁堂,也在上演着这样的“剧本”。
2024年,同仁堂营收达到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8.54%,降至15.26亿元,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员工总数增长至1.79万人,人均薪酬同比下降2.37%,降至19.99万元。
在企业增收不增利、员工收入下调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薪酬却逆势上涨,多名高管的薪资涨幅超过20%。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同仁堂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朝华的薪酬分别为64.61万元、96.02万元、160.7万元、193.8万元、237.9万元,其中2024年涨薪幅度达到22.76%。同仁堂增收不增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材料涨价,像当归、党参、牛黄等中药材近年来价格涨幅明显。
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时,本应上下一心、共克时艰,但同仁堂却让普通员工勒紧裤腰带,领导们却集体加薪,这种差距实在让人心寒。
除了同仁堂,洋河股份同样面临着业绩降速但高管不断涨薪的情况。在白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洋河股份的业绩增长逐渐乏力。尽管营收仍保持一定规模,但增速明显放缓,利润增长也不如从前。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洋河股份的高管薪酬却不断攀升。部分高管的薪酬涨幅远超业绩增长幅度,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企业业绩增长困难,普通员工或许还面临着绩效压力和收入减少的风险,而高管却能不断收获高额薪酬,这对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无疑是一种冲击。
新兴赛道在薪酬待遇方面的表现则更为极端,新茶饮行业就是典型代表。以茶百道为例,2024年其净利润同比大跌58.55%,仅为4.72亿元,成为业绩波动最为显著的品牌之一。茶百道加盟店数量增速放缓,2024年关闭门店数量激增至890家,加盟商流失加剧。
在如此巨大的业绩压力下,茶百道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2024年的薪酬却达到1653.6万元,同比上升88%,其财报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争议。
更引人关注的是,茶百道董事还建议每股派发0.2元的末期股息,共计2.96亿元。这并非茶百道董事首次建议派息,2024年底,他们就曾建议派发5.32亿元的特别股息,并且已获股东批准。
如果最新的派息建议也能获批,这两次派息总额将超过茶百道2024年全年利润。
据媒体报道,王霄锟、刘洧宏夫妇直接间接合计持有茶百道公司超过82%的股份,企业每一次派息,大部分股息都会流入这对夫妻的口袋。
加盟商深陷盈利困境,高管却大幅涨薪,实控人还不断“收割”利益,茶百道的这种做法实在令人诟病。
03
在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高管涨薪这一现象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数字范畴,更像是对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一次深刻拷问。
从企业治理层面来看,当企业对高管没有明确且严格的业绩要求,不再进行对赌等约束时,高管薪资的暴涨就如同顺水推舟般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高管薪酬的增长缺乏合理依据,背离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基本原则。
原本薪酬的设定应是为了激励高管努力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但如今却演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利益获取,这无疑破坏了企业内部的公平机制。
从社会经济层面分析,这种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普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难以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而高管们却能轻松获取巨额财富,这种巨大的反差会让普通员工感到沮丧和失望,逐渐失去奋斗的动力。
当大多数人都在为基本生活而挣扎,而极少数人却在享受财富自由带来的奢华生活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会受到威胁。
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而言,不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高的高管薪酬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企业业绩下滑时,这种成本压力会更加凸显。同时,普通员工会因为不公平的待遇而对企业产生不满,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薪酬策略,解决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很可能会陷入人才流失、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企业应该是所有员工共同奋斗的平台,是大家的避风港,而不是个别人的提款机。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让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员工利益紧密相连,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未来负责,更是构建健康经济环境的必然要求。
"
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在2024年的薪酬总额高达4.00708亿元,贝壳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总额也达到了2.99485亿元。

如此高额的薪酬已经足够令人咋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居然还是缩水后的数字。
2023年,彭永东的薪酬高达7.13亿元,单一刚也有5.2亿收入囊中。
近年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许多行业都陷入了裁员降薪的困境,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被普遍认为已进入“黑铁时代”。然而,从贝壳高管的收入情况来看,这个所谓的“黑铁时代”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他们依旧在财富的海洋中畅游。
事实上,贝壳高管逆势涨薪并非个例。在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类似的“丰收剧”频繁上演。即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普通员工薪资不断缩水,也丝毫没有影响高管们的收入节节攀升。
在利益分配的激烈博弈中,“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商业信条被越来越多人奉行,金钱仿佛变成了一场直白而露骨的数字游戏。
01
贝壳的财报蕴含着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从中我们也能窥探到这家行业巨头的发展脉络。从2021年到2024年,贝壳的营收分别为808亿元、607亿元、778亿元、935亿元。
相较于营收数据,贝壳的盈利能力可谓是经历了一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2021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5.25亿元、-13.97亿元、58.9亿元、40.66亿元。
2021年对于贝壳来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当年5月20日,贝壳创始人左晖突然离世。作为中国最大房产中介平台的掌舵人,左晖在业内口碑极佳。他在去世前一年带领贝壳成功在纽交所上市,离世时留下了高达2333亿元的身家,那句“做难而正确的事”也成为了他的经典名言。
在创始人突然离世以及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双重打击下,时任CEO彭永东临危受命。他用两年时间让贝壳实现扭亏为盈,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2022年贝壳巨亏近14亿元,而彭永东当年却领取了4.75亿的薪酬,这一数字是2021年的56倍。
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同样大幅增长,他2022年拿到的3.55亿元是前一年的51.8倍。2023年,两人的薪酬再度大幅上涨,彭永东达到7.13亿元,与2021年相比涨幅高达84倍;单一刚拿到5.2亿,是2021年薪资的77倍。
尽管贝壳在2023年实现了净利润转正,2024年高管薪资也有所下降,但彭永东和单一刚的天价薪酬依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自我激励来得过早且过高。毕竟,贝壳旗下的普通员工并没有享受到同样的财富增长。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贝壳拥有43817家门店,427656名经纪人。贝壳新房和存量房业务共产生586亿元收入,经纪人人均年创收13.70万元,月均创收1.14万元。
经媒体测算,若以经纪人实际分润60%计算,贝壳经纪人的年均收入约8.22万元,月均收入约6850元。按照彭永东2023年7.13亿元的高薪计算,他的收入是旗下经纪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
当普通员工还在为业绩压力而苦苦挣扎时,高管却在享受着暴利盛宴,这种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不禁令人质疑。
02
高管自我奖励的现象并非贝壳独有,许多企业都存在类似情况。老牌国企同仁堂,也在上演着这样的“剧本”。
2024年,同仁堂营收达到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8.54%,降至15.26亿元,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员工总数增长至1.79万人,人均薪酬同比下降2.37%,降至19.99万元。
在企业增收不增利、员工收入下调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薪酬却逆势上涨,多名高管的薪资涨幅超过20%。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同仁堂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朝华的薪酬分别为64.61万元、96.02万元、160.7万元、193.8万元、237.9万元,其中2024年涨薪幅度达到22.76%。同仁堂增收不增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材料涨价,像当归、党参、牛黄等中药材近年来价格涨幅明显。
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时,本应上下一心、共克时艰,但同仁堂却让普通员工勒紧裤腰带,领导们却集体加薪,这种差距实在让人心寒。
除了同仁堂,洋河股份同样面临着业绩降速但高管不断涨薪的情况。在白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洋河股份的业绩增长逐渐乏力。尽管营收仍保持一定规模,但增速明显放缓,利润增长也不如从前。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洋河股份的高管薪酬却不断攀升。部分高管的薪酬涨幅远超业绩增长幅度,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企业业绩增长困难,普通员工或许还面临着绩效压力和收入减少的风险,而高管却能不断收获高额薪酬,这对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无疑是一种冲击。
新兴赛道在薪酬待遇方面的表现则更为极端,新茶饮行业就是典型代表。以茶百道为例,2024年其净利润同比大跌58.55%,仅为4.72亿元,成为业绩波动最为显著的品牌之一。茶百道加盟店数量增速放缓,2024年关闭门店数量激增至890家,加盟商流失加剧。
在如此巨大的业绩压力下,茶百道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2024年的薪酬却达到1653.6万元,同比上升88%,其财报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争议。
更引人关注的是,茶百道董事还建议每股派发0.2元的末期股息,共计2.96亿元。这并非茶百道董事首次建议派息,2024年底,他们就曾建议派发5.32亿元的特别股息,并且已获股东批准。
如果最新的派息建议也能获批,这两次派息总额将超过茶百道2024年全年利润。
据媒体报道,王霄锟、刘洧宏夫妇直接间接合计持有茶百道公司超过82%的股份,企业每一次派息,大部分股息都会流入这对夫妻的口袋。
加盟商深陷盈利困境,高管却大幅涨薪,实控人还不断“收割”利益,茶百道的这种做法实在令人诟病。
03
在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高管涨薪这一现象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数字范畴,更像是对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一次深刻拷问。
从企业治理层面来看,当企业对高管没有明确且严格的业绩要求,不再进行对赌等约束时,高管薪资的暴涨就如同顺水推舟般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高管薪酬的增长缺乏合理依据,背离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基本原则。
原本薪酬的设定应是为了激励高管努力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但如今却演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利益获取,这无疑破坏了企业内部的公平机制。
从社会经济层面分析,这种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普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难以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而高管们却能轻松获取巨额财富,这种巨大的反差会让普通员工感到沮丧和失望,逐渐失去奋斗的动力。
当大多数人都在为基本生活而挣扎,而极少数人却在享受财富自由带来的奢华生活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会受到威胁。
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而言,不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高的高管薪酬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企业业绩下滑时,这种成本压力会更加凸显。同时,普通员工会因为不公平的待遇而对企业产生不满,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薪酬策略,解决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很可能会陷入人才流失、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企业应该是所有员工共同奋斗的平台,是大家的避风港,而不是个别人的提款机。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让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员工利益紧密相连,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未来负责,更是构建健康经济环境的必然要求。
"
作者:富途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星巴克中国战略解析:从“本土化...04-30
- 绿地:在谷底寻找新生的光芒04-30
- 金科股份“临门一脚”:重整冲刺...04-30
- 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