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领域风向骤变,演员背景调查成为新趋势

日期:2025-03-10 17:07:32 / 人气:26



近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正式文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短剧演员的热烈讨论。该文件将出演过多部热门短剧的顶流演员何某,因其前女友的公开指控“出轨”,定性为“微短剧劣迹演员”。

这一消息传出后,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声音。部分网友对短剧演员的严格管理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提升行业形象;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何某的行为并不构成“劣迹”,对其被定性为劣迹演员表示不满。更重要的是,在公众眼中,“官方”对于短剧演员和长剧演员的劣迹界定似乎存在双重标准,引发了广泛争议。

尽管青工委发布的文件中提到了要加强短剧演员的背调以维护行业生态,但该文件随后被删除。然而,这一事件似乎预示着短剧界即将迎来一场革新。那么,未来短剧行业是否会加强对演员的背调?从业者们对“劣迹演员”的定性又是如何看待的?我们采访了几位短剧制片,听听他们的看法。

何某事件的起因,依然离不开“私德”二字。3月3日,一位自称是何某直播间“榜一大姐”的网友发文,晒出了近15万元的直播打赏记录、聊天截图以及私密照片,指控何某在与其恋爱期间多次“劈腿、出轨”。事件发酵后,《玉茗茶骨》剧组迅速宣布换掉何某,以规避风险。次日,青工委便发布了《关于微短剧劣迹演员的风险提示》。

随着事件登上热搜,何某是否应该被定性为“劣迹艺人”、短剧演员是否需要背调等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看来,这一事件对何某的影响已显而易见,他未播的短剧作品暂无上线可能。制片人安娜(化名)表示:“短剧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已播不下,再上不抬’,至少短期内他的作品不会再上线了。”

对于青工委将何某定性为“劣迹艺人”的做法,业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短剧监制凯瑟琳(化名)认为国家严管是件好事,公众人物应该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而制片安娜和西曼(化名)则认为将何某定性为劣迹艺人有些过于严厉,他们更看重的是演员的工作能力。

网络上对何某事件的讨论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有人认为私德问题应该被纳入“劣迹”范畴,因为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其行为对粉丝和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将私德问题纳入劣迹范围既合理又不合理,因为人性往往经不起推敲,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

此外,很多人还认为这次事件中,对何某“劣迹艺人”的判定似乎与长剧、综艺等领域的艺人标准不同。对此,制片人们普遍认为对各类艺人的“劣迹”判定应当一视同仁,但前提是需要对“劣迹艺人”的定义进行更清晰的界定。

尽管大众以及制片人们对何某事件的意见并不统一,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短剧界将实践《风险提示》中提到的“短剧艺人背调”。我们采访到的四位制片都表示,将来的艺人背调将主要包含合作配合度、敬业度、专业度等基础调查,以及了解艺人的个人品行。

在具体方式上,制片人们表示背调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他们通常会通过业内圈子、与艺人合作过的人以及社交媒体等渠道来收集信息。同时,他们也会明确一些底线,如调查艺人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与未成年发生交往行为等。

除了背调外,制片人们还表示会在合同中落实相关条款,以约束艺人的行为。例如,与演员签订类似“塌房”的条款,一旦个人行为影响到作品播出,就要给制片方经济赔偿。

此次青工委的风险提示对演员来说更应该看作是一种“自省的警示”。制片人们对艺人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凯瑟琳建议艺人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安娜则提议短剧艺人签约经纪公司以便更规范地管理;西曼则强调了对艺人的人品要求。

综合来看,加强对短剧演员的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不过业内更倾向于真正的官方管束。他们认为“劣迹艺人”的判定权应归属于国家广电等行政机关而非民间机构或公众舆论。因为只有行政机关的判定才具有最高的信服力。同时他们也希望广电或工信部等行政机关能够纳入一批有公信力的协会来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富途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富途娱乐 版权所有